L-赖氨酸最初是从蛋白质水解物中分离得到的,蛋白质水解法一般以动物血粉为原料,此法特点是工艺简单,但原料来源有限,仅适合小规模生产。后又出现了化学合成法、酶法,使用的合成法主要有荷兰的DMS法和日本的东丽法,此法缺点是使用剧毒原料光气,可能残留催化剂,产品安全性差,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1960年,日本首先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微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是人为地解除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控制机制,使其积累大量所需氨基酸。氨基酸的L型立体专一性决定了发酵法生产氨基酸较化学合成的工艺更简单、快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赖氨酸菌株选育和发酵的研究,但因产量较低难以工业化。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赖氨酸实现工业化后我国研究才取得突破。目前,世界生产赖氨酸的企业大多采用发酵法,生产的为L-型赖氨酸,生产工艺已基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