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
玄国东等研究发现,在酶解反应条件下,反应开始时,随酶解物水解度增加,酶解物起泡性升高,当水解度达10.4%时,起泡性(37.5%);之后随水解度增加,起泡性迅速下降,当水解度达11.5%后,起泡性开始缓慢下降,起泡稳定性也具有类似变化趋势。李清筱等研究发现,随蛋白质浓度增加,其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都有所增强。为得到起泡特性,要兼顾溶解性和疏水性,使亲水和疏水达到一种良好平衡。王文高等研究发现,喷雾干燥得到大米蛋白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都很差,所以其起泡性要低于冷冻干燥产品。有研究者认为,不溶蛋白质粒子会提高起泡稳定性,研究发现,在pH 4~7时,大米蛋白中谷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增加缓慢,而接近pH 9时,迅速增加。同时,经链霉蛋白酶水解后大米蛋白水解产物,随其氮溶解值升高,起泡性也有很大提高。李雁群等用中性蛋白酶水解大米糖糟中蛋白质,根据样品水解度与发泡性对应值,分析并确定大米蛋白水解度与发泡性能关系,指出控制水解度为9.0时,蛋白发泡性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