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量段在50~5000之间的才能称为肽。分子量段在5000~10000之间的称为大肽。分子量段在50~2000之间的称为小肽、寡肽、低聚肽,也称为小分子活性多肽。生物学家将肽称为“氨基酸链”,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统称为“生物活性肽”。常见的有二肽(Dipeptide),三肽(Tripeptide),甚至多肽(Polypeptide)等,而2~10肽属于寡肽(Oligo-peptide),10~50肽属于多肽,通常十肽以下者较具医药及商业实用性。
传统获得肽的方法有很多。传统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酸法、碱法、电法、人工嫁接法、基因表达法、酶解法等。
·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的生产工艺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大分子球蛋白转化为小分子肽,通过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条件可生产不同氨基酸排序和分子量不同的肽。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游离氨基酸被微生物再次吸收利用,对微生物的代谢不会产生反馈抑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氨基酸和小肽进行移接和重排,对某些肽基团进行修饰和重组。例如以大豆豆粕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大豆肽,改变了大豆蛋白质固有的氨基酸序列,修饰了肽的疏水性氨基酸末端,使大豆肽没有苦味,活性更高,并赋予大豆肽一些生物活性功能,属于生物工程的高新技术范围、科技含量高、在食品行业、发酵工业、饲料行业、制药行业、化妆品行业和植物营养促进剂等行业中都能应用。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非常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