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L.Spallanzani,1729—1799)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过一段时间他将小笼取出,发现肉块消失了。
1833年,法国的佩恩(Payen)和帕索兹(Persoz)从麦芽的水解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一种可使淀粉水解生成糖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diastase,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淀粉酶。后来,diastase在法国成为用来表示所有酶的名称。
1836年,德国马普生物研究所科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从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解开消化之谜。
1878年,库尼(Kunne)把酵母中进行酒精发酵的物质称为“酶”(enzyme),这次来自希腊文,意即“在酒精中”。
1913年,美国科学家米彻利斯(Michaelis)和曼吞(Me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酶催化基本方程的米式方程。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B.Sumner,1887—1955)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