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焙烤食品,可按1:1代替蔗糖,一般无需改变传统配方。若感到褐变太浅时,可适当提高焙烤温度,或添加少量果糖。
用量:可在雪糕、冰棍、糖果、糕点、饮料、饼干、面包、果酱(不包括罐头)、配制酒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毒性:本品天然存在于蜂蜜、甘蔗中、安全性高。
因担心而不敢吃糖,一直是众多“甜蜜的忧愁”。大连工业大学获得一个好消息:该校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李宪臻教授负责完成的“克氏杆菌生物转化蔗糖生产异麦芽酮糖的研究”,已经解决了的“吃糖难”。据悉,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该技术长达20多年的垄断。
据统计,我国患群居世界第二,有近6000万人。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异麦芽酮糖的生产技术。这种糖味道比普通糖更甜,而食用后并不会引起。以往我国使用的异麦芽酮糖全部靠进口,价格一般在2.5万元/吨,因价格高昂只有极少数有能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