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香兰素的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作用于细胞膜,破坏膜的完整性;作用于酶,使酶失活;作用于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失活或结构遭到破坏。
香兰素中存在的酚醛基,具有疏水性,且pH值越低疏水性越强,能使细胞膜变得不稳定,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壁出现凹陷,细胞膜向内突起,细胞质浓缩和空泡形成等。
但是香兰素对于不同的细胞破坏程度不一样。革兰阳性菌较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厚,交联度高,可有效阻止香兰素进入,而革兰阴性菌结构疏松,且含有较多的脂类,香兰素易与之结合,因此,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强于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效果。这也与微生物的形状有关,杆菌表面积较球菌表面积大,其单位面积可与更多的香兰素结合,故香兰素对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球菌。除了对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活性,香兰素的浓度也影响活性,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活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