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精氨酸与支链氨基酸(BCAAs,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联合补充在运动表现提升中展现出协同效应,其作用机制与能量代谢、肌肉保护、疲劳缓解等多个环节相关,具体影响如下:
一、对能量供应与代谢的优化
L-精氨酸是体内合成一氧化氮(NO)的前体,NO可扩张血管,增加运动时肌肉组织的血流量和氧气、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的输送效率,从而提升能量供应速率。而支链氨基酸作为肌肉能量代谢的重要底物,在高强度运动中可直接参与供能,减少肌糖原的消耗。二者联合补充时,L-精氨酸改善的血流灌注能为支链氨基酸的高效利用提供基础,同时支链氨基酸的供能作用可减轻机体对糖原的依赖,延长运动耐力,例如,在中长跑、骑行等耐力项目中,这种协同作用可延缓疲劳感的出现,提升持续运动能力。
二、对肌肉损伤的保护与修复
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易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增加,引发肌肉损伤和功能下降。支链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是肌肉蛋白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可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的蛋白分解。而L-精氨酸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具有抗分解作用)和合成谷氨酰胺(一种重要的肌肉修复原料),增强支链氨基酸的抗分解效果。此外,L-精氨酸的抗氧化特性(通过提高谷胱甘肽水平)可减少运动产生的自由基对肌肉细胞的损伤,与支链氨基酸共同减轻运动后肌肉酸痛和功能障碍,加速恢复过程,这在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等项目中尤为明显。
三、对中枢疲劳的缓解
运动中的疲劳不仅源于肌肉代谢产物堆积,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相关。支链氨基酸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与色氨酸竞争转运载体,减少色氨酸进入大脑(色氨酸是5-羟色胺的前体,5-羟色胺升高会加剧中枢疲劳),从而延缓中枢疲劳的发生。L-精氨酸则可通过促进脑内血管舒张,增加脑血流量和氧气供应,改善中枢神经细胞的代谢环境,增强支链氨基酸对中枢疲劳的缓解效果。二者联合使用时,能更有效地维持运动中的注意力、反应速度和运动协调性,尤其在长时间运动(如马拉松)后期,可帮助维持稳定的运动表现。
四、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
联合补充的效果受运动类型、补充剂量与时机的影响。对于耐力运动,需侧重L-精氨酸的血管舒张和支链氨基酸的能量供应协同,建议在运动前或运动中补充;对于力量运动,更需强化二者在肌肉合成与抗分解的作用,可在运动后及时补充。此外,剂量需合理控制:过量L-精氨酸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而支链氨基酸过量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通常建议其每日补充量为3-6克,支链氨基酸为5-10克,且比例需根据运动需求调整。
L-精氨酸与支链氨基酸的联合补充通过优化能量代谢、保护肌肉组织、缓解中枢疲劳等多重协同作用,可全面提升不同类型运动的表现,但其效果需结合具体运动场景和科学的补充方案才能充分发挥。
本文来源: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htswgc.com/